![](http://mayshadfoundation.org/file/upload/201512/02/102041551.jpg)
不管我們多少次聽說,在各類書籍中閱讀,還是在電影、紀(jì)錄片里看到的無數(shù)次埃及金字塔,但這都不能和真正面對面地站在這座無疑是人類最宏偉的建筑杰作前所產(chǎn)生的心靈震撼相比。那些攝人心魄的巨型石塊被一層神秘色彩所圍繞,甚至在盼望已久的二十一世紀(jì)也不能完全破譯其中的奧秘,更使我們感到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正如埃及導(dǎo)游無數(shù)次強調(diào)的那樣,盡管金字塔使人類感到渺小,但它們完全是由人類建造的。埃及人非常不愿意別人認(rèn)為這些建筑出自超人類之手。
把玄妙的想法排除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有關(guān)金字塔建造的細(xì)節(jié)。盡管大部分是理論上的推斷,但我們能夠冒昧地解釋位于開羅附近吉薩的吉奧普斯、卡弗雷和蒙克弗雷法老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請將您在電影里所看到的全部拋在腦后,因似乎和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毫不相干。首先,法老時期從來就沒有奴隸。所以原來的設(shè)想全部被推翻,我們應(yīng)從零開始。
對于古代埃及人來說,真正的生命從死后才開始。這種信仰給以下事實做出了答案,即五千年前建造的陵墓至今仍舊矗立在大地上,而且各方面保存良好的狀況;但奇怪的是,沒有留下任何一幢官邸、任何一座宮殿,因這些建筑都不是用象石頭這樣持久的材料來修建的。真正最重要的是繼此生之后而來的一切,所以對使自己在世界上的財富成為永恒無特殊興趣。埃及擁有各種石材。編入目錄、可用于藝術(shù)和建筑的尼羅河沿岸的石材就達(dá)40多種。建造金字塔之前,法老被葬在僅有一層的陵墓里。
塞加拉村的索塞爾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字塔
所建造的第一座金字塔是索塞爾梯形金字塔,至今仍舊保留在孟菲斯的大墓地塞加拉村。公元前2650年由一位名叫伊莫特普的建筑師設(shè)計。一開始他打算建一座一層的陵墓,但后來不斷加高,最后共修建了六層。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古老的石頭陵墓。由白色石灰石構(gòu)成的外墻,從北到南共545米,從東到西為227米。這堵墻共有14個門,其中13個是假的,即為裝飾性門。高66米。里面存放索塞爾法老柩室的墻壁由粉紅色花崗巖砌成。這個墓室用一塊重三噸的大石塊封住。
在塞加拉村還有所謂的“假金字塔”或彎曲金字塔。這是為吉奧普斯的父王斯內(nèi)菲魯法老而建造的,但他從來都沒有被葬在這里。該金字塔的邊緣是直線型的,而非一般的梯形,但每邊的中央都有一個角度變化,所以是不規(guī)則形的。為避免建筑不夠穩(wěn)定,建筑師們使角度向墻的中間傾斜。出于這個原因,不得不為斯內(nèi)普魯修建一個永久性的住所。因此,他便是唯一擁有兩座金字塔的法老。
石材的開采和加工
至于如何開采和切割塊石,眾說紛紜,存在好幾種這方面的理論。根據(jù)石材硬度不同,其開采方式也各異。古埃及人按照石頭的外表、硬度和所處位置進行分類。他們將石灰石、砂巖、雪花石膏和花崗巖區(qū)別開,并把其它石材歸為同一類。
石灰石巖層都是橫向分布的。古埃及人只開采質(zhì)量最高的巖層。精心挑選在露天中最堅硬的材料。為此,他們經(jīng)常借助礦井和巷道。僅僅在巖石開采層很接近地表,或正好在巖石覆蓋層下面的地面工作。
根據(jù)用途的不同,先將石灰石和砂巖切割成底部為方形或矩形的大石塊。采石場從上而下進行開采,先鑿出分離縫,之后從底部將石頭取出,以此切割石頭。勞動工具為木質(zhì)大錘和金屬工具。一開始是黃銅的,后來改用青銅。在晚期古埃及(公元前十至八世紀(jì)),已經(jīng)開始使用鐵制鑿子和楔子。在采石場的壁上,至今還保留著這些工具的痕跡。在最早的采石場里,小榫眼依稀可見:在晚期古埃及的采石場,這些榫眼的長度達(dá)50厘米,而且非常整齊平行。由此可推測出使用了長鐵鑿子。但吉薩金字塔的建造幾乎早2000年,所以那時還沒有這樣“尖端”的開采技術(shù)。
直到不久前,人們持以下理論,即將木楔子浸濕,從而使之膨脹,以此將石塊分開。現(xiàn)在看來,這種分割石塊的方法不適用于任何一種石頭。實際上,分離石塊的過程為嵌入鑿子,之后再嵌入一個楔子,加大壓力,通過這種方法分割石塊。如果是花崗巖,要找到最好的石料,就必須向更深的地方挖掘。一種理論認(rèn)為,為了達(dá)到最低層,方法之一 是火燒巖層。遇熱后,花崗巖便很容易開裂。當(dāng)深入到高質(zhì)量的巖層時,將火撲滅。
在加工堅硬石頭時,例如花崗巖,埃及人使用灰綠巖制成的工具。這種石頭非常堅硬,抗敲擊力強。因石頭具有很高的堅硬度,所以不能用鑿子。其過程如下:選擇最合適的塊石,用灰綠巖石頭敲擊,讓碎石片掉落,直到出現(xiàn)所需要的形狀。然后用金屬鑿子塑造表面,并雕刻出碑文。最后用石英粉末和削尖石頭進行磨光。
古埃及的采石場很象雕塑作坊,因里面除了有大量的工人勞作外,還有采石師傅、雕塑家和編年史家。從采石場出來的塊石基本上是已完成的成品,碑文已刻好,并用尼羅河的沙子和泥土將塊石包好。在運輸這些巨大石材時,人們修建一個坡道,將塊石放在木質(zhì)的類似雪橇的一種工具上,用?;蛉肆ν弦贰N覀円材茉谝恍┥菁埡透〉裰锌吹剿L畫的當(dāng)時的這一場景。
吉薩金字塔的建造
吉薩金字塔由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8年),即古帝國時期的法老們建造的。人們尚不知這些建筑物為何是三角形??赡苁窃佻F(xiàn)一座山的形狀,因?qū)τ诠虐<叭藖碚f,神都是居住在山上的;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是法老的靈魂由此升天的階梯。
吉薩金字塔位于一個多巖石地區(qū),在一個開采石灰石的采石場上面。這些石灰石的質(zhì)量不高,主要用于金字塔的中心部分。白色石灰石墻面來自逆尼羅河南上的突拉采石場;修筑通道和墓室的花崗巖取自800公里外的阿蘇昂。這些金字塔位于尼羅河西岸,而且都通過石頭鋪成的高架路與尼羅河相連。修筑這些石頭路主要是便于運輸來自采石場的塊石。
考古研究已經(jīng)驗證,用建造吉薩這三座金字塔的塊石可圍繞法國修建一道高3米、厚30公分的城墻,其中最大的金字塔,即吉奧普斯的大金字塔總共用了230萬塊石灰石,每塊石頭的重量在2到15噸之間。這座金字塔四邊的寬度均為230米,高146米。吉奧普斯的兒子卡弗雷的金字塔稍小:每邊寬215米,高143米。吉奧普斯的孫子蒙克弗雷的金字塔是最小的:每邊寬103米,高66米。
吉奧普斯的金字塔是用石頭修筑的最大的陵墓。金字塔內(nèi)部可容納五座大教堂,即佛羅倫薩大教堂、米蘭大教堂、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可能在建造金字塔前,按比例做過一些實驗,因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用石頭制作的模型。前期工作是平整地面。最引人注目的極高的幾何精確度,每塊石頭之間都嚴(yán)絲合縫(而斯內(nèi)菲魯?shù)慕鹱炙筒皇沁@樣)。每邊長230米,并正好面向東、南、西、北這四個基本方向。
人們估計,建造吉奧普斯的金字塔花費了20年的時間來準(zhǔn)備塊石,并用另外10年的時間來放置這些石頭。僅僅在尼羅河漲潮時期才可工作,因在這期間不能種田。至于誰以及用了多少時間建造了這些金字塔,有好幾種理論。希臘的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他于公元前五世紀(jì)到過埃及)認(rèn)為,有10萬人之眾參加了大金字塔的修筑,每人每年工作三個月。但最新的理論認(rèn)為,僅有4000人參加了這些工程。
金字塔的塊石自己就能夠嚴(yán)絲合縫地排好,由此人們推測磨光工作是將塊石放好后進行的。采石場在尼羅河的附近,所以先用木筏來運輸這些巨大的石塊,之后通過石頭鋪成的高架路把這些石頭運抵金字塔。這些路也為以后的出殯隊伍服務(wù)。
塊石是從內(nèi)向外依次擺放的。為了提升起這些巨石,很有可能借助一種坡道,用滑動裝置拖曳石塊。也可能使用腳手架來放置這些石灰石覆蓋層。目前僅在卡弗雷金字塔的頂部尚依稀可見這種覆蓋層。我們認(rèn)為,磨光是由頂部至底部進行的。但能夠肯定的是,在建造這些金字塔時,沒有使用任何鐵制工具、馬達(dá)或輪子。
幾乎五千年以后,吉薩的陵墓和建造的一座由長5米、寬4米的塊石組成的石灰石巨山上神秘的獅身人面像(人們推測它代表卡弗雷法老,但這僅僅是一種理論而已)一起,仍舊是人類歷史的見證。“人類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這一說法越來越顯得真實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