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的展廳內(nèi),有一個名為“太平天國石雕水池”的展品。近日有讀者推測,這座水池由一塊巨型石碑雕琢而來。而文物專家證實,讀者推測屬實,這塊石碑也不是旁物,就是南京大報恩寺一座消失的御碑。
瞻園工作人員介紹,這件石雕,周身雕刻龍、鳳、虎、壽等花紋。1957年,它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躺在瞻園的葡萄藤下。著名的太平天國史學(xué)家羅爾綱曾經(jīng)對它進行過仔細的研究,認為這樣的石雕是典型的太平天國藝術(shù)品,非常精致、高規(guī)格。當(dāng)年就被定為二級藏品收藏,近些年文物專家們再次評定,又升級為一級藏品,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國寶”。
而這件石雕和大報恩寺又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我剛進瞻園工作的時候,就聽老先生們說過了。”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專家張鐵寶介紹說,這件體積龐大,寬有兩米左右,高有二三十厘米,應(yīng)該是用一個殘碑鑿成。而什么碑才會有這么大呢?通常來說,只有皇家御制的碑刻才有這樣的規(guī)模,比如四方城的大明神功圣德碑,就是很大的,很有氣勢的。最為關(guān)鍵的是,這件石雕上,有依稀可以辨認的“妙、微、寶”等六七個字,這六七個字和大報恩寺前永樂22年的御碑恰好能對上。
![專家眼中的國寶“太平天國石雕水池”](http://mayshadfoundation.org/file/upload/201506/10/08-38-41-72-4440.jpg)
瞻園工作人員介紹,這件石雕,周身雕刻龍、鳳、虎、壽等花紋。1957年,它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躺在瞻園的葡萄藤下。著名的太平天國史學(xué)家羅爾綱曾經(jīng)對它進行過仔細的研究,認為這樣的石雕是典型的太平天國藝術(shù)品,非常精致、高規(guī)格。當(dāng)年就被定為二級藏品收藏,近些年文物專家們再次評定,又升級為一級藏品,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國寶”。
而這件石雕和大報恩寺又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我剛進瞻園工作的時候,就聽老先生們說過了。”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專家張鐵寶介紹說,這件體積龐大,寬有兩米左右,高有二三十厘米,應(yīng)該是用一個殘碑鑿成。而什么碑才會有這么大呢?通常來說,只有皇家御制的碑刻才有這樣的規(guī)模,比如四方城的大明神功圣德碑,就是很大的,很有氣勢的。最為關(guān)鍵的是,這件石雕上,有依稀可以辨認的“妙、微、寶”等六七個字,這六七個字和大報恩寺前永樂22年的御碑恰好能對上。
![專家眼中的國寶“太平天國石雕水池”](http://mayshadfoundation.org/file/upload/201506/10/08-38-41-72-44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