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機器人
就能夠獨立將重達幾噸的荒料
加工成一個線條流暢的浴缸
這不再是天方夜譚
而是已經成真的現實
在福建省銳豐源實業(yè)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銳豐源”)工廠內
這神奇的一幕正在上演
一臺7軸機械臂可以完成雕刻和打磨等一系列動作,所有的加工數據還可以后臺自主存儲。這一技術不僅讓異形石材加工不落地成為可能,還打破了國外機械企業(yè)對系統(tǒng)的長期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由銳豐源、華僑大學和南安華大石材產業(yè)技術研究院聯合研發(fā)的“面向立體石雕制品的工業(yè)機器人關鍵技術開發(fā)及應用示范”項目已入圍2024年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備選項目。如今,機器人批量化生產已在江西啟動。由銳豐源投資3億元的江西兩寸科技有限公司將于今年12月正式投產。
4天生產一個石材浴缸
上料、去余量、仿形、雕刻、鉆孔、打底、磨光……談起石材浴缸的制作過程,銳豐源總經理吳小玉感慨道,過去做一個浴缸,至少需要8道工序,其中有6道需要人工,做完一個浴缸,往往需要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效率低不說,比例上也沒那么精確?!?/p>
作為石材行業(yè)數字化的標桿企業(yè),銳豐源一直致力于讓石材加工更智能、更綠色,所以,銳豐源特意選擇浴缸這款加工難度大的石制品作為突破口。在吳小玉看來,只要能夠攻克浴缸這個最大的挑戰(zhàn),那么其他異形石材加工都可以迎刃而解。
據介紹,這類復雜的雕刻制品都是使用機械臂式的智能加工設備,但國內的設備水平基本都是五軸,國外已經達到了七軸。要想去掉過多的人工干預,首要條件就是將設備從五軸升級為七軸。然而,這種設備過去基本靠進口,每臺設備售價高達400多萬元,這讓很多工廠望而卻步。
在吳小玉看來,國外能做到的,我們也可以。歷時3年,銳豐源聯合華僑大學開發(fā)出了機械臂式七軸加工中心和操作系統(tǒng)。
為了測試全自動機械臂的精確度,銳豐源先用了泡沫進行雕刻,結果十分精確。緊接著,僅4天時間,銳豐源就雕刻出一個石材浴缸。這個成果的實現,意味著他們成功地將石材加工設備的精度和效率提升到新的高度,也突破了半個“卡脖子”技術問題。
異形不落地兩年內有望實現
吳小玉表示,之所以說“半個‘卡脖子’技術”,是因為當前技術雖然可以實現自動雕刻磨光一體成型,但仍需人工輔助機械臂換刀。
他坦言,接下來和華大的研發(fā)重點是實現機械臂的自主換刀功能,并提高標的物體位置的精度,讓機器能自動識別、自我指揮,從而徹底解決石材加工過程中的技術制約,推動行業(yè)的整體技術升級。
“這一步也不能說難,只要搭載最新升級的影像系統(tǒng),完全能夠快速實現標的物定位,讓機械臂每一次換刀,都能自主快速找到起點位置。”吳小玉表示,待標的物定位完成,異形不落地生產線就可以全面開展,從而實現生產模式的現代化轉變。
此外,銳豐源投建的兩寸科技公司,也將致力于為生產型企業(yè)提供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推動生產型企業(yè)由傳統(tǒng)生產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型生產模式轉型,滿足加工企業(yè)的競爭力需求。
在吳小玉看來,有了兩寸科技公司的推動,異形不落地生產有望在兩年內實現。屆時,機械臂將替代人工進行生產,實現所謂的“黑燈工廠”模式,即在無人操作的環(huán)境下也能高效運轉的自動化生產線。來源:海絲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