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字,山與石組成
說到山,在中國就離不開五岳
五岳是由哪些巖石組成呢?
▲ 東岳泰山 ▲
泰山是“五岳之首”
從秦始皇開始到清代
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
還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圖片
構(gòu)成泰山主體的巖石是“泰山雜巖”
由太古代變質(zhì)巖系和大量晚太古代侵入雜巖所組成
主要是混合巖、混合花崗巖及各種片麻巖
距今約20-25億年
在主峰玉皇頂發(fā)現(xiàn)的一些鋯石是泰山最古老的巖石
距今約37億年
泰山當前的地貌大約形成于3000萬年前
至今仍以0.5毫米/年的速度抬升
▲ 西岳華山 ▲
華山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
“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
華山在五岳中海拔最高(2154米)
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10千米
華山也是五岳最險的山
圖片
華山是一整塊巨大的花崗巖
華山頂部是粗粒(粒徑5毫米)斑狀花崗巖
中部是中粒(粒徑2-5毫米)花崗河長巖及片麻狀花崗巖
華山最古老的巖石約6-10億年
7000萬年前,華山的基巖露出
當前的地貌大約形成于200-300萬年前
▲ 北岳恒山 ▲
恒山在五岳海拔排第二(2016米)
有24位皇帝到過此,13位皇帝在此打過仗
圖片
恒山主峰地區(qū)巖層為古老的寒武紀奧陶系石灰?guī)r
形成于5億年前
其他還有古老的變質(zhì)巖、石英巖、石英片巖等
恒山形成經(jīng)歷了28億年
反復抬起與沉降,曲折坎坷
恒山當前的地貌形成于260萬年前
▲ 中岳嵩山 ▲
嵩山的山體連續(xù)完整地出露約36億年
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五個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地層
地層層序清楚,構(gòu)造形跡典型
被地質(zhì)界稱為“五代同堂”
實際上也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
圖片
在中華大地還是一片海洋的時候
嵩山便出現(xiàn)了
嵩山之古,堪稱“諸山之祖”
嵩山主要巖石是石英巖
形成于18億年前
最古老的巖石是太古代花崗綠巖系
經(jīng)地殼運動變質(zhì)后形成片麻巖巖基
巖基上覆為石英巖
嵩山六次成陸,六次成海
以海洋開始,以陸地結(jié)束
嵩山當前的地貌約形成于2.3億年前
是五岳中最早成形的
▲ 南岳衡山 ▲
衡山與西岳華山年歲相差不大
南岳巖體為花崗巖
形成于1.99億年-1.45億年前
在6500萬年前花崗巖體露出地面
后又沉降為內(nèi)陸湖
圖片
大約6000萬年前以來
南岳山體上升接受風化
形成厚層花崗巖的紅色風化殼
南岳山體又不斷上升和風化
山勢更加雄偉,地貌千姿百態(tài)
南岳當前地貌即形成于6000萬年前